-
作者:张玲(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穰梨馆过眼录》对于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作品研究及文献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该书通过梳理藏品的源流去向,记录了晚清书画藏品的知识语境及递藏过程,也为研究此期湖州地区文人书画圈的交游情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此书与清代...[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袁博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人镜画报》是一份以营利和传播艺术为辅、以启迪民众和推动政治与社会改革为主的清末报刊。该报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让民众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社会改良的急切以及西方博物学和我国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播画报图像,体现新学的本...[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冯嘉安(博士,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摘要] 今广州市艺术博物院藏《容祖椿画扇册页》为容庚旧藏,全套收录容祖椿画花鸟百余种,后有容庚、启功、孙海波、秦仲文、商衍鎏等人题跋。一方面,此册页为岭南画家容祖椿晚年人生境遇的写照, 折射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后偏向传统的画家在...[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黄光良(ac米兰赛程直播美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桂林山水图式语言和图像精神的形成,不仅与独特的喀斯特地景结构有关,而且与人类在此活动形成的场所精神有关。从历史发展来看,桂林山水的场所精神与图式演进包含奇山秀水与文人画图式、抗战热土与时代精神图式、诗意家园与民族风格图式等几个...[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宋亦箫(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博文 [摘要] 牙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流行于东亚大陆的玉石礼器,它以农具铲、耜为原型,是祭祀雷神以祈雨的祭器。周代衍生出“起军旅”“治兵守”“玉节之符”等军事功能。牙璋得名之“章”,上部为“辛”,是雷神的锤斧之象征,下...[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樊雪崧(博士,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 254 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 254 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王韦韬(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云冈第 13 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 “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田川流(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特聘教授);付亚康[摘要] 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的交融能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艺术创造过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科技思维能丰富和拓展艺术管理思维,科技思维的融入将会提升艺术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推进管理效能的增长。艺术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艺术和审美创...[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迪特·莫施(苏黎世艺术大学批判理论研究所教授);译者:孟凡君(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晓芳[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形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直觉、想象力、反思性为先决条件,同时需要判断力的参与。创造力使数学和算法思维成为可能,它本身却不能被数学化或算法化。创造...[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英键(博士,ac米兰赛程直播造型艺术学院讲师)[摘要] 数字公共艺术的商业化应用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客观现象。数字公共艺术形式语言的强化和公共内涵的缺失并不矛盾。无论是数字形态的公共艺术还是数字公共艺术本身,其形式和理念依然来源于传统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公...[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