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包洋(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董松[摘要]20世纪上半叶水彩画的发展离不开美术教育的兴起,以水彩画教材为主体的出版物随之出现。王济远水彩画教育出版对民国水彩画教育起到推动作用,是20世纪上半叶水彩画创作、教育、出版与传播的重要体现。王济远以美术教育家身份与...[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车旭东(博士,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助理研究员)[摘要]晚明京口张觐宸的书画收藏甚富,董其昌多次前往其培风阁寓目,后张孝思继承了培风阁的藏品。据家谱和家集考察张氏家族,张觐宸与张孝思是祖孙关系。张氏以乐施行义和崇文尚儒为家风, 是镇江一带饶有声望的文化世家。张觐宸的书画...[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陈苏(ac米兰赛程直播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副教授)[摘要]蒋兆和是 20 世纪中国人物画领域的重要画家。他的绘画实践对 20 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变革与现代转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蒋兆和的绘画作品关注现实,描绘现实,拓展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内容与精神内核;二是将中...[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肖浪(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高级研究员)[摘要]早期敦煌绢画研究及敦煌学研究体系的建立、研究发展趋势差异均与敦煌文物散逸海外紧密相关,其中以斯坦因与英印收藏体系、伯希和与法藏体系、奥登堡与俄藏体系及早期日本敦煌学研究为主。进入 21 世纪,随着科学检测技术的进步...[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刘璟(博士,故宫博物院馆员) 盖佳择[摘要]“电光佛”“电光王佛”所指为光明少女当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敦煌还是霞浦、屏南发现之摩尼教文献,并无一处文字指向电光(王)佛为所谓大明尊或电那勿者。电光(王)佛(光明少女)绝不仅仅是诱惑暗魔的工具神,而是能兴云致雨、擒捉魔首的闪电神...[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吕金光(博士,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罗艳清[摘要]草书是最能表达内心精神的书法形式。草书的创作是对于意境的追求过程,有高度的草书作品应当是概括自然、书写自然的,是对生命的表现。草书艺术的崇高境界是在社会与心理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李泽厚所提出的人类学...[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李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魏慧争[摘要]21 世纪中国的艺术乡建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机制,无论是介入式、参与式、融合式、赋能式,还是艺术教育路径,都在实践过程中延续着这种双向发展的道路,让艺术和乡村成为共同体。艺术教育有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可以...[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张利国(博士,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摘要]美术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价值理念引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审美路径以及获得文旅融合的助力,如此方能在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关键词]美术...[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杨帆(博士,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目前,红白喜事展演已成为许多乡村最热闹、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活动。一些民间职业团艺术组、歌舞队及特色戏班是该活动的主要组建者和演出者。他们结合村民需求、自身优势和市场情况,精心打造出极具娱乐性、多样性且自然随意的演出内容。村...[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许馨(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摘要]中国古代律学以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为动力不断发展。中国古代乐人实践群体和文人书写群体的分离,造成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相对独立。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创制,既得益于古代学术和传统的积淀,又辩证地继承了既往乐、律研究...[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